唐伯虎画作精选 - 艺术资讯 藏品登记网
官方微信

藏品登记网

藏品登记网 首页 新闻资讯 艺术资讯 查看内容

唐伯虎画作精选

2024-1-17 14:08| 发布者:admin01| 查看:658| 评论:0|来自:网络

摘要:唐寅 陶谷赠词台北故宫典藏画幅描写北宋初年,陶谷(903-970)出使南唐的历史故实。陶谷使弱国,态度傲慢,南唐遂令名妓秦蒻兰以色诱之,两人尽一夕之欢,谷填词〈风光好〉相赠留念。作者以芭蕉、奇石与屏风,围囿二人 ...

唐寅 陶谷赠词

台北故宫典藏

画幅描写北宋初年,陶谷(903-970)出使南唐的历史故实。陶谷使弱国,态度傲慢,南唐遂令名妓秦蒻兰以色诱之,两人尽一夕之欢,谷填词〈风光好〉相赠留念。作者以芭蕉、奇石与屏风,围囿二人的天地。画中脚翘撩拨琵琶的女子,正是秦蒻兰。男女二人间,烛影摇红,与题识中的「一宿因缘逆旅中」互相呼应。

此作精谨秀丽,画人物、树石芭蕉与杜菫(约活动于1465-1505)风格相类,完成时间当晚于唐、杜一四九九年北京初识之时;依笔墨风格,此幅为唐寅三、四十岁间的作品。

×

唐寅 陶谷弱兰图

唐寅 王蜀宫妓图

绢本设色 124.7×63.6厘米

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自题:“莲花冠子道人衣,日侍君王宴紫微。花柳不知人已去,年年斗缘与争绯。蜀后主每于宫中裹小巾,命宫妓衣道衣,冠莲花冠,日寻花柳以侍酣宴。蜀之谣已溢耳矣,而主之不挹注之,竟至滥觞。俾后想摇头之令,不无扼腕。唐寅。”

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,显示出他在造型、用笔、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。仕女体态匀称优美,削肩狭背,柳眉樱髻,额、鼻、颇施以“三白”,既吸收了张萱、周昉创造的“唐妆”仕女造型特色,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。四人交错而立,平稳有序,并通过微倾的头部、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,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,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。笔墨技巧近法杜堇,远宗唐人,衣纹作琴弦描,细劲流畅,富有弹性和质感,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,细致入微。设色鲜明,既有浓淡、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,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,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,浓艳中兼具清雅。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。

此图原名《孟蜀宫妓图》,俗称《四美图》,由明末汪砢玉《珊瑚网 画录》最早定名,沿用至今。近经专文考证,当改为《王蜀宫妓图》,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。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。她们头戴金莲花冠,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,面施胭脂,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,情态端庄而又娇媚。蜀后主王衍曾自制“甘州曲”歌,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:“画罗裙,能结束,称腰身。柳眉桃脸不胜春,薄媚足精神。可惜许,沦落在风尘。”唐寅创作此画,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,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。

1937年,张伯驹先生从古玩商郭葆昌那里欲以20万元购买三希之《中秋》、《伯远》两帖,以及李白《上阳台帖》、王时敏《山水图》、蒋廷锡《瑞蔬图》与唐寅《王蜀宫妓图》。无奈因战事,金融封锁,首付6万元后余款不能结清,只得退还二帖,留下包括此图在内的其余四幅书画。后张伯驹先生将此图捐赠给国家,1953年国家文物局拨交唐寅《王蜀宫妓图轴》归故宫博物院收藏。

×

唐寅 画班姬团扇 轴

《画班姬团扇》取材自汉班婕妤的〈怨歌行〉:「常恐秋节至,凉飙夺炎热,弃捐箧笥中,恩情中道绝。」榈树下,班姬持扇伫立,庭前复植有蜀葵,点出夏末时令。 幅中画花用没骨法、仕女脸部的三白法,均与杜菫〈玩古图〉极近,据此可追索唐寅的风格源流。另外,由画上方文徵明题识的书体研判,应为文氏四十岁后所作。文与唐同年,故本幅可定为唐寅此际(一五Ο九顷)的作品。

唐寅 牡丹仕女图

纸本设色 125.9×57.8厘米

上海博物馆藏

唐寅是一个饱尝了世态炎凉滋味的画家,同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江南才子,但仕途落魄。二十九岁时因为科场舞弊案被无辜牵连,蒙冤入狱。他遭此打击,再也无心为吏。许多昔日向他求诗乞画的座上客,转而将他视若路人。图中玉立一高髻簪花女子,右手持扇,左手拈花,体态丰盈,举止安详,头部勾勒精工,晕染匀称,是富贵人家之少妇形象。

(传)唐寅 红叶题诗仕女图

美日艺研所

唐寅 小庭良夜图

唐寅 秋风纨扇图

纸本水墨 77.1×39.3厘米

上海博物馆藏

画家用遒劲飞舞的线条,表现了生动的形象,刻画了一位体态丰盈,举止安详,头部勾勒精工的富贵人家之少妇。画家在画脸、手和胸的部位,宛如北宋李公麟圆细流丽之笔,而衣裙、腰带、披肩多以南宋李唐飘举方折之笔,这种方圆兼施的笔法,增强了这位少妇的动态美和形体美。虽然用水墨描写,却有丰富的色感,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。画上钤有多方收藏印章。

唐寅 吹箫图

绢本设色 164.8×89.5厘米

南京博物院藏

唐寅的人物画,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画的格局,多在刻意塑造一种娇小而端丽的美女形象。这幅《吹箫图》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,人物面容娟秀,体态端庄。衣纹用笔粗简,劲力流畅,顿挫宛转。

唐寅 李端端图

南京博物院藏(点击另开窗口)

传唐寅 维摩说法图 轴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唐寅 嫦娥执桂图

唐寅 山路松声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峰峦峻峭重迭,山谷间瀑泉曲折隐现,沿著岩壁流泻而下。苍松偃仰盘曲,上有枯藤盘绕。桥上策杖高士仰首倾听松泉声,展现寄兴于山水的高雅情致。山石轮廓以中锋画出,斧劈皴拉长转折线条,运笔灵活流畅。巨章式山水构图,承袭南宋李唐画风,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。

款识云:「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」,指的是吴县知县李经。其在吴县任职三年期间,对邑中文士非常爱重,正德十二年(1517)升户部主事。唐寅所居桃花坞属吴县辖治,此图应为李经赴京前赠作。

唐寅 步溪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此图写高士步溪赏景。图中巨峰突兀,杂树成林,枝随风摆,溪水微波,高士于溪畔桥边仰首而望,若有所思,画面清秀中有浓重,柔润中见雄健。

唐寅 骑驴归思图 上海博物馆藏

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。图画峻险山崖、盘曲栈道、急湍危桥、葱郁林木、骑驴旅人。用笔师法李唐,刚劲犀利,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, 更显活泼滋润,用墨浓淡精到,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,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。

唐寅 东篱赏菊图 上海博物馆藏

唐寅 虚阁晚凉图 四川省博物馆藏

此图远处山峦起伏,泉流折叠于茂林烟雾间。近处浓荫茂盛,深掩茅屋草堂。旁有溪桥流水,意境清幽。盛暑时节,两三老人,在此消暑谈心,乐以忘忧。此幅皴法学刘松年李唐,山石轮廓线转折处不露锋芒,皴点齐下,丰润华滋。作者善于把前人的技法融会贯通,自出新意,自成面貌。

唐寅 西洲话旧图

《西洲话旧图轴》 “醉舞狂歌五十年,花中行乐月中眠。漫劳海内传名字,谁信腰间没酒钱?书本自惭称学者,众人疑道是神仙。些许做得功夫处,不损胸中一片天。”

画中树石矮屋,穿插掩映,前景右侧,枯树斜擎而上,中景巨石旁的茅屋中,两人对坐,当是作者与访客「西洲」,惜身分不可考。画中枯树、细枝及稯叶,出现颤笔,然布景剪裁,仍觉精警动人。画上行书题跋,用笔爽利劲拔的风神,为唐寅成熟期的书风。依其中识语「醉舞狂歌五十年」,成画时间的下限,可订在唐寅五十岁时,即一五一九年。题诗中的「不损胸前一片天」,唐寅率真不羁的性情一表无遗。

唐寅 钱塘景物图 故宫博物院藏

自题七绝并署款:“钱塘景物似围屏,路寄山崖屋寄汀。杨柳坡平人马歇,鸬鹚船过水风腥。唐寅。”钤“□郡”(白文,残,应为“吴郡”二字)、“唐白虎”(朱文)、“学圃堂”(朱文)印。 此作在流传过程中曾经遭受损坏,唐寅题诗的顶端部分“钱”、“寄”、“船”字均为后世所补全。本幅下方二藏印模糊不可辨。 图画崇山栈道,游骑翩翩,草阁游人独坐,江中渔舟游弋。山石、树木取法南宋李唐、夏圭,用笔方硬细峭,刻画精到,点景人物形态自然,风格细秀,显示了作者早年规步南宋“院体”风格的绘画功底。

唐寅 高山奇树图 上海博物馆藏

唐寅是一位放荡不羁的旷代才子,在琴棋书画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,尤其在山水画方面,他那才子型的才思敏捷与自由飘逸的思维方式,更是造就了他那潇洒的笔法墨法以及独特风格。《高山奇树图》是一幅构图雄伟,构思巧妙的山水画杰作。此画的前景是巨大的山岩,湍急的溪流从山间流出,几株古木从山间斜倾而出。

唐寅 落霞孤鹜图 上海博物馆藏

此画描绘的是高岭峻柳,水阁临江,有一人正坐在阁中,观眺落霞孤鹜,一书童相伴其后,整幅画的境界沉静,蕴含文人画气质。画家自题云“画栋珠帘烟水中,落霞孤鹜渺无踪。千年想见王南海,曾借龙王一阵风。”表示他羡慕《滕王阁序》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,为自己坎柯的遭遇鸣不平。在表现技法上,近景的山石多用湿笔皴擦,勾斫相间,用墨较重。全画墨色和悦润泽,景物处理洗练洒脱。

唐寅 杏花茅屋图 上海博物馆藏

唐寅 春山伴侣图 上海博物馆藏藏

唐寅 湖山一览图 中国美术馆藏

唐寅 松溪访隐图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图文热点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