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动雅远,雍容旷达 ——读著名书法家孟繁禧书法的形神与气韵 ... - 名家专访 藏品登记网
官方微信

藏品登记网

藏品登记网 首页 名家推荐 名家专访 查看内容

灵动雅远,雍容旷达 ——读著名书法家孟繁禧书法的形神与气韵 ...

2020-6-5 16:23| 发布者:admin| 查看:2597| 评论:0

摘要:孟繁禧,当代著名书法家。1954年生于北京,祖籍山东。自幼潜心学习书法,受教于康雍先生,擅长欧体楷书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。曾在中央电视台书法技法系列讲座中主讲《欧体楷书技法》,编 ...
       孟繁禧,当代著名书法家。1954年生于北京,祖籍山东。自幼潜心学习书法,受教于康雍先生,擅长欧体楷书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。曾在中央电视台书法技法系列讲座中主讲《欧体楷书技法》,编著有《如何临习欧体九成宫碑》《行书入门》《虞恭公碑解析字帖》及《书法创作大典——楷书卷》等十余部专著、字帖。作品在全国各类书法展中多次获奖。2008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、北京市文联授予“德艺双馨艺术家”称号。多次当选中国文联《神州》杂志等大型期刊封面人物。
      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孟繁禧先生,是当代著名书法家,诸体兼擅,尤以楷书著称。他成熟的楷书风格,端庄典雅又不失灵动,凝重大度而雍容旷达,既具深厚的传统功力,又富雄强清朗的时代气息,树立了当代楷书的一种范式。
      

孟繁禧1954年生于北京,自幼潜心学习书法,至今习书已50余春秋。在很小的时候,他就显露出非凡的书法天分。回忆起刚开始接触书法时,孟繁禧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“当时我哥哥学画画,经常从报纸上把名家作品剪下来贴在旧杂志上,并包上书皮。有一次,他让我在封面书写‘辑美’两字。我根据自己对于书法的理解,就把这两个字写了出来。”当他写完之后,哥哥不经意的一句夸赞:“你写的那一笔捺,比我写的还好看。”就这样,书法进入了孟繁禧的生活。

初学书法时,恰逢文化荒芜时期,别说拜师,就连一本完整的字帖也难觅踪影。仅有的一本残缺不全的柳公权《玄秘塔碑》,被孟繁禧视为至宝,并以此帖为启蒙,开始尝试在各种废旧纸张上练习书法。中学毕业后,孟繁禧被分配到工厂当工人,每天都是枯燥繁重的体力劳动,然而,他对书法的兴趣和追求没有破灭。当时,每个车间都有一块大黑板,因为字写得好,孟繁禧办的黑板报常常在评比中获奖。经车间主任特许,他把纸墨带进车间,“我当时在车间准备了一张小桌子,休息的时间全都用来练字。”练字给枯燥的车间生活带来了不小的乐趣,孟繁禧的书艺道路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。

练字成了孟繁禧业余生活的唯一“活法”,无论工余时间,还是“八小时之外”,无论酷暑严冬,还是风霜雨雪,他都在潜心研习书法。但是,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,孟繁禧渐渐发现,自己对于柳体似乎没有那么喜欢,可又找不到突破口。苦闷之际,1977年,孟繁禧“对流”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子弟小学当老师时,经同校老师李瀛洲推荐,认识了康雍先生。当孟繁禧第一次看到康先生的作品时,深深被欧体的博雅所折服,于是拜康雍先生为师,利用休息时间跟老师学书法。在康先生那里,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并得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本完整的、也更让他喜欢的楷书字帖——欧阳询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。“我练习了三个月的《九成宫碑》之后,拿着自己的作品再次找康先生进行指导时,他十分惊讶我的进步。”有了名师的指导之后,孟繁禧在学书的道路上走得越发起劲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图文热点

热门推荐

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